資料來源:周祝瑛(2000)。猪肉攤上的教育家。臺北:南宏。

 

 

淺談紐西蘭社會科課程

 

 

    位於南半球的紐西蘭,總面積二十六萬八千平方公里,人口約三百六十萬人,種族數目計有六十種以上。自從一八四○年瓦當義條約(the Treaty of Waitangi)之後,紐西蘭可說已是雙元文化主義(biculturalism)的國家,即除了英裔的主流文化外,紐國亦十分重視原住民的毛利文化;近年來更發展成為典型的多元文化主義(multiculturalism)國家。

 

    而多元文化教育旨在教導學生,不去計較每個人的性別、地域、種族、宗教、文化、民族、階級、社經地位或特殊性(如:身體上或智力上之殘障、弱勢團體等)的差異,去認知社會上各種文化,包含自身所屬的微觀文化,和具有普遍性的國家巨觀文化。所以,廣義的多元文化教育所要關懷的議題,包含對種族歧視主義、階級主義和男性至上主義之矯正,以及對其他全球性的論題,如:族群融合、環保問題等的關心。

 

    為了實施多元文化教育,培養民主社會健全的公民,紐西蘭中、小學設有「社會科研究」(Social Studies)必修課程,相當於我國中、小學之「生活與倫理」、「公民與道德」及「社會科」等課程;唯紐西蘭「社會科研究」課程特重以下能力之培養,如:問題解決、批判性思考、創造性思考、價值澄清、溝通及社交協調等能力之養成。具體而言「社會科研究」的內容,主要有以下四大主題:

 

一、文化差異(cultural difference),內容包含:

 

  (一)了解不同人群之間,基於不同的文化所產生的不同行為模式、表達方式、制度、信仰、態度和價值觀。

 

  (二)認識人群間的差異,不僅產生在不同的文化間,也會因不同的價值系統,而出現在相同的文化裡面。

 

  (三)由於各人在社會上不同的角色與期望,人們在尋求物質或非物質的滿足時,可能會互相合作或互相衝突;這種合作或衝突的模式,也因文化的不同而有差異。

 

二、互動(interaction),主要說明人們之間的互動及人與環的互動。課程重點如次:

 

 (一)每一個人都要跟他的物理和社會環境互動。

 

 (二)互動也發生在社會團體之間,小自家庭,進而國家,大至人類社會。互動的方式有合作、競爭和衝突等。個人和團體要合作以滿足需求,而合作則需要妥協。

 

 (三)個人或團體需要認知到差異和困難之不可免,才能產生合理行為,並合理地使用人類資源和物理資源。

 

三、社會控制(social control):此項課程重點在於討論正式與非正式組織對於人們的社會控制功能。

 

四、社會變遷(social change):此項課程主要在使受教育者了解社會變遷是全球性與持續性的議題;人們的信仰、價值、態度,皆隨社會變遷而有變化。

 

    從紐西蘭中小學的「社會科研究」課程,可見紐國對文化差異之認知及文化融合之努力,頗值得國內在推動社會科課程時作參考。

 

   

 

 論文及著述     目錄自序